<書本簡介>
傳統「勤能補拙」的觀念將被此書推翻!人類最大的發揮及成長空間並不在其弱點上,反而是要專攻與生俱來的天賦能力。但是多數人皆感覺不到自己的天賦,或視能力為理所當然,不去強調優點,反而盡全力試圖補足缺點。殊不知這充其量只能說是「損害控制」,也就是對於缺點,只要不讓它阻礙優點即可。別白費力氣在其上,因為這對追求卓越的境界一點都幫不上忙!
全美暢銷書《首先,打破成規》(First, Break All The Rules)共同作者之一巴金漢,與蓋洛普國際研究教育中心主席克里夫頓,根據蓋洛普民調中心針對兩百多萬人的研究結果,歷時二十五年,耗資數百萬美元,聯手開創一項革命性學習計畫,鑑定人類最普遍能力,以協助讀者找出天賦,化天賦為能力,在適當的位置上發揮所長,享受滿足的成就感。
本計畫將人類的天賦規劃成三十四種(即書中所稱之「主導特質」),並揭示如何將其轉化為個人與工作的成功。利用書中所附之「個人專屬識別號碼」進入「能力發現剖析測驗」網頁。這項網路調查就讀者的直覺反應進行分析,可立即顯示受測者最主要的五種天賦,即書中所稱之「專屬特質」。當你從三十四種主導特質中,得知自己最突出的部份之後,本書將告訴你如何善用它們,開啟一場能力革命,搭配真實的案例,讓你在個人發展、成功管理、成功企業等三方面大獲全勝!
<作者簡介>
馬克斯.巴金漢 (Marcus Buckingham)
畢業於劍橋大學,目前經營自己開設的顧問公司,業務包括企管顧問、教育訓練以及線上教學。巴金漢曾在蓋洛普公司工作長達17年,主持多項職場績效的研究,後來成為作家、研究員以及演說家,每年對全球超過250萬名聽眾演說,合著有《首先,打破成規》以及《發現我的天才》,另有著作《你必須知道的一件事》、《活用我的工作天才》。
唐諾.克里夫頓博士(Donald O. Clifton)
被美國心理學協會譽為「天賦心理學之父」(Father of Strengths Psychology)、正向心理學(Grandfather of Positive Psychology)開山祖師,曾是蓋洛普公司董事長及教育中心主任,他所發明的「克里夫頓能力發現剖析測驗」,已幫助全球超過一百萬受測者發現個人天賦。克里夫頓與人合著不少書籍,包括暢銷書《發現我的天才》、《你的桶子有多滿?》。
<閱讀心得>
整本書最中心的思想就是:每個人都有專屬的天賦,這些天賦都是持久而獨特的,而每個人最大的成長空間在於它最擅長的領域,我們應該要努力加強我們的優點,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矯正弱點(最多只能「損害控制」,但這也無助於達到世界級水準)。
書中舉了很多案例來映證他的觀點,例如:股神巴菲特、高爾夫球手老虎˙伍茲等等。作者認為自信的人生須要有三項原則:
一、能力活動必須是常態的表現:其中對「能力」的定義是:在一種活動中持續近乎完美的表現。唯有了解自己在做某件事時能周而復始、樂次不疲並表現傑出,才稱得上是一種能力。
二、卓越不代表全才:成功很少是全方位的人才,但必然特質鮮明。
三、唯有將能力發揮到極致才能脫穎而出,而不是去改善弱點;作者特別說明並不是要大家忽略弱點,反而應該採取梗有效的方式,找出控制弱點的方法,才有餘力去磨練能力、精益求精。
那知道了原則,接下來就是建立自信的三種工具:
一、能力 = 天賦(最為關鍵)+知識+技巧:建立真正能力的關鍵,在於找出最主要的天賦,以知識和經驗使其更完善。例如:推銷員學習如何形容產品特色(知識),了解如何適當發問並引導出潛在客戶的需求(技巧),最後(也最為重要的步驟)則要知道如何適時的促使客戶點頭(天賦)。
二、找出天賦:仔細觀察自己,常是某種活動時學習能多快,會不會專注到廢寢忘食。這裡我有點搞不懂作者的意思,如果依照作者所言,天賦是一種性格的特質,那麼就很難在學習領域中發現潛在的天賦,例如:我在經濟學領域學習很快,也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這能說明我有什麼天賦?因此我個人認為要找到天賦應該多觀察我們個人在「處理事情」或「做出選擇」時的方式或決擇。而書中作者在後頭有較好的寫法:留意自己在面對各種狀況時的自然反應,這些就是最明顯的天賦跡象。例如:員工告訴你因為小孩生病而無法來上班,你第一個直覺反應是:A-關心生病的孩子(同理心)B-該員工的職務代理人是誰(統籌)
三、形容天賦的共同語言:這段作者主要是想說明現在社會中詮釋能力的語言相當稀少,但說明弱點的語言卻非常豐富,例如:神經病、憂鬱症、癲狂、恐慌等等。而描述能力時,卻多利用事實的比較來說明,例如:應徵者的教育程度及工作經驗等。個人心得:作者講的這段我實在是不知道跟標題「建立自信的三種工具」有何關聯?ˊ_>ˋ
接下來作者又特別說明了他自己對於知識、技巧及天賦的定義。
「知識」引進門:分為兩種,一種為「實際」的知識,例如:護士要了解急救過程每一步驟該使用多少麻醉藥;另一種知識來自於「實務」,這是種經驗的累積,無法從書本上真正的學習到,例如:推銷員發現做生意的第一要訣是成為客戶的幫手。而有某些來自經驗的知識較傾向於「概念」,例如:價值觀或自覺。這裡作者寫得讓人較難去理解,我個人的想法是:作者將價值觀定義在知識裡,而不屬於天賦,因為價值觀會因為地點或時間的不同而有所改變,但天賦是持久不變的。另一種解釋也可以說價值觀是我們各種想法的中心原則,而這些原則是由生活中的經驗(知識)累積而成的。
「技巧」成不了神:將累積的知識簡化成連續的步驟,這些步驟即為技巧,若是遵循這些步驟,將有不錯的表現。例如:公開演說基本技巧:預告內容>進入正題>重申重點;又如進階的技巧:1.記下能引起共鳴的故事、事實或例子>2.練習大聲說出來,並仔細聽自己說話>3.這些故事將成為演講者項鍊上的「串珠」>4.演說時只需將「串珠」依序串起>5.利用3*5卡片或剪報增加演說的素材。但技巧有兩個缺點:一、儘管有助於表現,但仍無法讓人脫穎而出;二、有些活動無法切割成不同步驟,以「同理心」為例,同理心是當下直接的直覺反應,這無法被切割成一連串的步驟來實行。最後,技巧雖有助於人們的表現,卻無法掩蓋缺乏天份的事實,但若技巧能結合天賦,那技巧的價值將無與倫比。
「天賦」不滅:天賦就是能帶來效益的重複性思想、感情或行為模式。舉例來說,你與五位友人駔在一家不錯的餐廳共進晚餐,假設你天生負有同理心,在這情況下你會猜想每個人今晚的感覺如何,你會對每個人微笑,問他們一些問題,然後直覺的探測每個人傳遞出來的情緒訊號。其中一人因遲到向大家致歉,並考慮替大家埋單做為補償(責任);另一個人想猜猜大家今晚會點什麼菜(個別);還有一人希望能做到最好的朋友旁邊,這樣才有機會真正的參與(交往);而坐在他旁邊的則是擔心其中兩人會為某些事吵架,所以一直想辦法避開敏感話題(和諧);至於最後一人根本沒留意到這些事,他在內心反覆練習一個待會要告訴大家的故事(溝通)。以科學的角度來說,這些重複性模式產生自大腦內的連結,而且超過了某一年季便無法創造全新模式,這也代表著天賦是可以持久不變的。這裡我是贊同作者的,天賦應該是不變不滅的,因為我們做出決定的直覺反應是很難透過後天改變的,或許一生也不會有多大的變動。
另外,關於修補弱點,我們應該認清事實,「損害控制」可以避免失敗,卻無法讓你更優秀,例如你缺乏同理心,上課後知道應該注意別人的情緒暗示,或應該讓對方知道你了解他說的話,但實際交談中卻會發生注意到情緒暗示後的反應時間過長、問題過於尖銳等等問題,反而弄巧成拙。另一方面,缺乏天賦卻反覆訓練可能會使你再獲得改善前就精疲力盡。天賦不僅是一種不由自主的特質,同時也是一種讓人感覺舒服的特質。
-------------------------------------------------------------------------------------------------------------------------------
說了這麼多,最重要的還是進入測驗,利用書中的專屬密碼,到http://www.strengthsfinder.com登入,並依指示進行。這裡不得不想抱怨一下,每本書只有一個密碼,而且你若是想做測驗,一定要買書(不能只買密碼),根本就是要讀者掏錢出來,更可惡的是書中對於測出的結果只有描述卻沒有告訴你如何加強,所以你花了兩百多塊買了一個密碼,作了測驗卻無法真正幫助你改進,頂多讓你了解自己,而要加強天賦或控制弱點,你得「自己想辦法」!所以如果是那些想透過這本書來告訴你如何改善或加強的人,強烈建議別花時間了,我認為這本書並沒有辦法真正幫助到你們的需求。
三十四種主導特質:
01.成就--有始有終:在一天結束前,必須完成某件事才對得起自己。此特質帶給人動力,使人能長時間工作而不知疲倦,不時還奮起迎接新的任務,也讓你精力充沛,並替工作團隊設定工作進度和業績目標,是推動你不斷前進的主導特質。
02.行動--劍及履及:「我們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是你最愛問的問題,而且急於採取行動。一旦做出決定就必須採取行動。別人或許會擔心還不夠了解狀況,你卻不會因此放慢腳步。
03.適應--適應力強:你活在當下,自願回應眼前的需求,即使偏離原訂計畫也無所謂,不會因為突如其來的要求或突發狀況而不悅。你非常靈活彈性,甚至在某種層面上期待有所變化,當工作發生轉變時,你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工作效能。
04.分析--實事求是:「拿出證明,為什麼你的結論是對的?」你無意推翻別人的觀點,但那些觀點必須是經的起驗證的。你自認客觀冷靜,喜歡數據,因為數據並不具有特定的價值觀或目的,有了數據你就能尋找其中的模式與關聯。
05.統籌--統籌帷幄:遇到涉及眾多因素的複雜環境時,喜歡反覆排列所有因素,直到確認為最佳組合為止。你是高度靈活的傑出代表,而且會為了思考一個新事項的最佳人選和資源組合而絞盡腦汁,總是鉅細靡遺的尋找最佳配置。
06.信仰--強烈自我價值觀:在你眼中,財富和聲望並不完全代表成功,信仰的特質引導你超越生命的誘惑與煩擾。朋友都說你很可靠,你的信仰很容易取信於他人,同時督促你從事與自己價值觀相符且有份量的工作。
07.統率--善於發號施令:你有大將之風,也肩負重責大任。你的觀點一旦形成一定與人分享,目標一旦設定就要說服別人才安心。你不怕與人衝突,因為衝突是解決難題的第一步。
08.溝通--能言善道:你樂於解釋、描述、主持、公開演說,也喜歡寫作。你希望自己傳達的思想、事件、產品的特點與功能、發明,或一堂課都能讓人全神貫注,因此會絞盡腦汁想出最完美的措辭。
09.競爭--好勝:你會本能的注意別人的表現,即使達到目標,但未能勝過同儕,就會覺得一事無成。你需要對手,因為可以使你振奮;你喜歡評估,因為有助於比較;而你尤其喜歡勝券在握的比賽,對你而言,獲勝的感覺勝於一切。
10.關聯--注重關聯性:不能互相殘害,因為可能害人害己;不能使人受苦,這樣反而會苦了自己。你很體貼、周到和寬容,由於確信人類應該團結,因而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搭起橋梁。
11.公平--講究公平:你深刻了解一是同仁的重要,某些人靠關係背景或行賄來或不當利益,你對此深惡痛絕。你自視為公平的守護者,相信唯有在規則明確,而人人適用的環境中,人們才能發揮最大潛能,這種環境才能令人有所期待。
12.回顧--繼往開來:你會回顧從前以了解現在並預測未來。因為以古鑑今,對未來愈來愈有定見。面對陌生人和新環境時,必須給自己留一點時間調整,無論如何,沒看過最原始的藍圖,就沒辦法果斷做出決定。
13.審慎--深思熟慮:你總是小心翼翼、保持高度警戒、注重隱私。你是一個相當認真的人,對生活持保留的態度。例如:喜歡事先計畫,以防不測;謹慎擇友,避談隱私;不過度讚揚他人,以免遭到誤會。
14.伯樂--慧眼識英雄:你能發現別人的潛能,喜歡與人接觸,並助人成功,用各種途徑挑戰,策劃有趣的經歷增強其能力、促使成長。別人的成長如同你的能量來源,帶來力量與滿足。
15.紀律--紀律嚴謹:你的世界必須是能預測、井然有序、有規劃的。你會將長期計畫分為一系列具體的短期計畫,鍥而不捨的逐一實行。你不喜歡意外、討厭失誤、建立常規並注重細節,藉此摒除生活中的誘惑,確保進步和效益。
16.體諒--同理心:你善解人意,能感同身受每個人的感受。這種善解人意的本能威力無窮,能聽出別人為說出口的疑問,也能預期別人的需求。
17.專注--目標明確:你需要明確的目標,否則,很快會對生活和工作一籌莫展。你能評估某個行動是否有助於接近目標,並放棄沒有幫助的行動,因而更有效率。反之,你也難以忍受延遲、障礙,甚至迂迴,無論轉折多麼吸引人。
18.前瞻--有遠見:「如果......的話該有多好?」當現實一籌莫展,周遭又過於世俗時,就會喚起你對未來的憧憬,繼而精力旺盛。人們指望你描繪未來的願景,以提高眼界、燃起熱情。
19.和諧--愛好和平:你在尋找各領域的共識,認為衝突與摩擦有害無益,因此會盡量將衝突降到最小。周遭有人意見不合時,你會試著找出彼此的共通點避免爭端,讓大家走向和諧。
20.理念--勇於接受新觀念:你樂於扭轉原本熟知的世界,好讓人們以陌生但充滿新意的角度看待世界,別人可能說你標新立異、理性或聰明過人。
21.包容--包容:你避免排外團體,並希望擴大團體,好讓更多人能從中獲得支持。看到有人被孤立,你會想拉他們進來、感覺團體的溫暖。你天生就是來者不拒的人,因為確信每個人在本質上並無差異,每個人都同等重要,不應該被忽視。
22.個別--尊重個別差異:你注重個人差異,本能的觀察每個人的風格、動機、思維和交際,從每個人身上聽到獨一無二的經歷。除了觀察入微,你讓每個人各盡其才,發會個人所長。
23.蒐集--嗜好收藏:你喜歡收集各種資訊或有形的實物,收藏的當時很難推斷何時、為何會需要他們,但誰知道未來會如何、有朝一日會不會派上用場?
24.思維--愛動腦:你喜歡腦力激盪,例如解決一個問題、想點子,或了解另一人的感受,視你其他方面能力而定。你喜歡獨處,這樣才能沉思冥想。你個性內向,經常捫心自問,並在自己身上測試答案。
25.學習--好學不倦:從無知道足以勝任、執著精進的過程使你能量飽滿。這不一定代表你想變成某一領域的專家或學術地位的尊崇。學習的結果遠不如過程重要。
26.完美--完美主義:你對優勢情有獨鍾,你不想把生命花費在悲嘆自己的缺憾,而是發揮天生優勢令你覺得更有效益,而且你的標準不是平均值,而是優秀。
27.積極--樂觀積極:你不吝於讚美他人,總是笑容可掬,注重積極面。你總是激勵人心,很少受挫,深信活著真好並樂在工作,不論有何挫折,都不失幽默感。
28.交往--交心為重:你享受跟陌生人成為朋友的新鮮感,也會對朋友敞開心扉,雖然知道這同時代表相當程度的風險,但你願意接受。對你而言,唯有真誠的關係才是有價值的。
29.責任--負責任:你對自己的承諾會負責到底,若因某種原因無法實現,會主動補償對方,光是道歉對你而言並不夠,你難以接受藉口與辯解,若不想辦法補償便會寢食難安。但你須避免因樂善好施而力不從心。
30.排難--熱中解決問題:面對挫折時,你能化阻力為動力,研究各種徵兆、找出錯誤並尋求解答,而這也會使你興奮,如果你沒插手,這件事很可能就此停擺,對你而言,你拯救了一切。
31.自信--自信:你對自己的優勢信心滿滿,深知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你很有定見,也不容易受別人的意見左右,總使他們說的在鎮有詞也不為所動。這種自信可能深藏不露,也可能一目瞭然。
32.追求--榮譽感:你希望在別人眼裡是舉足輕重、被肯定的,也渴望結交值得信賴、專業、成功的人。你希望工作是一種生活方式,擁有工作自主權,能依自己的方式進行。無論你將重心置於何處,這種追求的動機都能認你向上提升、擺脫平凡。
33.戰略--思考周延:你能從混亂中找到最佳解決之道,當別人為複雜的事情所迷惑時,你卻能識別其中的規律並牢記於心,嘗試各種方案,不斷的問自己:「萬一發生......該怎麼辦?」這有助於你預防不測,正確評估潛伏的障礙。
34.取悅--有親和力:你喜歡結交陌生人,贏得他們的好感。建立關係的過程中你不害怕詞窮,而且能打破僵局,讓彼此有交集會是你很有成就感。
-------------------------------------------------------------------------------------------------------------------------------
瞭解了自己的天賦後,作者歸納出幾項讀者可能會有的疑慮並提供了他個人的解答,而且也另外補充了關於天賦的概念:
一、害怕自己的弱點:大多是人都看不到優點(或視優點為理所當然),卻以放大鏡來關注缺點。作者強調努力改善弱點只是在防範失敗,對於追求卓越一點也幫不上忙,要達到卓越的境界,唯有靠「了解」及「耕耘自己的能力」才能辦到。
二、害怕失敗:現實社會最愛嘲弄那些聲稱有能力卻還是失敗的人,這種失敗令人恐懼,也因此許多人乾脆不培養能力,反而留在原地修補缺點,以為勤能補拙。這裡作者強調,最負責任、最有挑戰性並且忠於自己、最光榮的作法是面對天生既有的潛能並實踐這些潛能,「做自己,發揮我們最大的能力,是人生唯一的目的。」如果一開始表現不盡人意的確很傷人,但不該就這樣被打敗,但如果接下來幾次表現依然未達標準,那也有可能是找錯了方向,「如果一開始就失敗,再試一次,然後就罷手,沒有必要愚弄自己。」最危險的情況是,你隱約知道自己表現欠佳,卻硬扯出千萬的藉口,徹底撇清失敗與你有關,妄想加上否認是致命的組合。
三、害怕真實的自己:如果害怕發現自己的渺小而停止探索能力,那也會錯失能力美妙的部分。古訓有云,如果站在框架內,就看不到圖畫的全貌。太多人把自己的能力是為理所當然,就像空氣一樣如影隨形、唾手可得,因此我們會對近在咫尺的能力是而不見。
四、天賦本色:不管從事哪一行,持續近乎完美的表現,秘密在細微的改良。例如:受挫的業務員和超級業務員的差別可能就只在於每星期多打三通電話,或簡報時多聽到兩個情緒性訊息,甚至只是在談話中適時多引述了一個事實而已。這段讓我心裡非常驚訝,但也非常認同。
五、測驗結果:
1.排列順序:不必過於強調。
2.特質的形容詞不一定適合自己:每個人不會百分百吻合特質,但必定有某一方面符合。
3.跟某些擁有相同主導特質的人不一樣:特質是交互影響的,彼此之間有關連性。
4.是否有剛好相反的特質:沒有,每個人擁有的每一種主導特質,絕對不會妨礙其擁有的其他主導特質。
5.如果不喜歡現有的主導特質,能不能法展新的:不行,我們評估出來的是讀者的自發反應,這些具有持久性的,無論多想改變自己,改變實在難上加難。
6.專注於專屬特質會不會越來越狹隘:事實上,專注可以使人更堅強,更堅定,對於新發現採取更開放的態度,更重要的是,會更賞識擁有與自己不同主導特質的人。
六、駕馭弱點:弱點若置之不理,那麼還是有可能釀成大災禍。
1.了解弱點:弱點不等於「非天賦」,例如成千上萬的工作不需要周嚴思考,因此缺乏周嚴思考的你只是代表這不是你的天賦,但也不會是你的弱點。如果當工作上需要用到這些天賦,但你卻沒有時,這時的「非天賦」就會成為弱點。我們必須先分辨弱點是屬於知識上、技巧上、還是天賦上的。作者並沒有告訴讀者該如何判斷了解弱點,也沒有歸納出一些著名職業所需要的特質(統計上而言,當然不是只一定如此),只舉出了兩三個職業當作例子,個人覺得太過簡略,沒什麼幫助。
2.策略:
(1)想辦稍加改進弱點:工作的基本要求:溝通、體諒、紀律、責任,若上述特質為弱點,就要想辦法改進。
(2)設計支援方法:例如:買台PDA幫助記憶,避免在忘東忘西。作者這段只有舉例,個人認為這是很重要橋段,但作者這樣的舉例一點幫助也沒有。
(3)利用擅長的主導特質掩護弱點:同上,只有舉例,並沒有教導讀者該如何做。
(4)找個互補個合作對象:這點倒是非常具體的建議,個人覺得很棒!
(5)放棄弱點:有時候放棄反而能得到更多人的尊敬。的確,放棄也是種方法,但放棄的時點?每種弱點都能放棄?放棄的方式?這些書中都沒有精確的說明。
七、我的主導特質能否限是我選的職業是否正確:作者要讀者自己評估= =
-------------------------------------------------------------------------------------------------------------------------------
接下來有一大章在探討管理者必須針對不同特質的員工以不同的方式管理,並詳述應採行的作法。這段個人覺得用在管理上算是非常有用的,因為書中提供了簡單又明瞭的做法,但老實說,管理者是否有能耐看出每個人不同特質(伯樂),又是一大問題。
而在書末主要都在強調公司人力資源上應該如何導入這套系統,以及導入後的影響。這部分比較適合公司的管理者或人力部門來看,對於一般只是想改變自己的人實在較沒有幫助,但你若你管理者,這段雖然有點煩雜,但也算是有具體的做法來說明。
看完了這本書,發現很多地方都沒什麼用,作者出了這本書給人感覺只是要讓大家認同他的觀點「加強優勢,控制弱點」,頂多給你做個測驗,讓你稍微地更了解自己,但實際上怎麼加強,怎麼運用,怎麼控制弱點,書中都只是用例子帶過,沒有具體的做法,因此真正給讀者的幫助並不大。另外,整本書的寫作邏輯上非常雜亂,歸納的並不完整,內容重覆性質太高,有時內容和章節的標題無法配合,而且書中許多用字太過專業,讓人搞不清楚意思。這本書為一的價值真的只有「能力測驗」,但要做測驗又非得買書不可,這感覺真的很不好,也浪費社會資源。
如果今天企業想透過這測驗來讓員工能了解自己並加強能力,強烈建議別買這本書了,既然肯花心思花時間花錢來培養員工,那麼或許直接跟類似的公司洽談來設計一份專屬的公司測驗,並要求針對施測的結果說明並建議,這才能真正的改善問題。不過,雖然這本書對於「自我改進」部分沒什麼用,但書中有個章節「對於不同類型員工的因應之道」我個人倒是覺得蠻有用的(因為建議都很具體,套句書中的說法,就是都是一些有用的「技巧」),但這只是上對下的改善,而若是要由下到上的自我改變的話,這本書說實在的幫不到什麼忙。
我也有買作者出的另一本書--《在每個位置上發光發熱》,雖然還沒翻開,看我由衷的希望能有更好的進步。